(资料图)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值规模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量和消费总量居世界首位。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拓展茶产业多种功能。各茶叶主产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茶产业,着力提质增效。

优化区域布局,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各茶叶产区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布局,着力发展优势茶叶产品,目前已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等四大优势区域。同时,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茶园土壤治理,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茶园。福建、广东、浙江等茶叶主产区不断探索生态茶园建设,为茶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我国生产分布广、产量最多的茶类,绿茶的产区涉及浙江、福建、安徽、四川等多个省(区、市)。例如,浙江省安吉县盛产绿茶——安吉白茶,安吉县坚持绿色发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实施种养土壤提档、减肥限药,推广“有机肥+配方肥+茶枝覆盖”等模式,严格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统筹融合发展,推动业态创新。各茶区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挖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渗透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福建省光泽县是世界红茶起源地之一,依托茶文化赋魂、茶产业赋能、茶科技赋力,光泽县着力推动“三茶”统筹发展,充分利用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森林步道等资源,将茶文化、茶产业和旅游资源结合,将干坑种质资源保护地、传统烟熏制茶工艺、观光工厂及红茶文化等融为一体,开发新业态,延长产业链。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提质增效。各茶区加大茶产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形成一批新技术,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科技创新对茶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茶种资源是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茶树种业提升行动,通过优良新品种繁育和推广,调整优化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提高名优茶比例,提升市场竞争力。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高,各具特色的茶树新品种在省内外示范、推广和应用,为茶叶提质增产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茶树新品种“春闺”制优率高,制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茉莉香型,目前已推广至福建、江西、湖北等茶区用于多个茶类生产,累计推广应用近万亩。福建省福安市借助优质茶树品种和育苗基地等优势,持续进行产品品质升级,创新研发出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浙江省安吉县做大做强安吉白茶特色产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种植园区向产业综合园区转变,已形成一条产值超3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

(作者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