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情民意是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源头活水”。自2021年9月起,姑苏区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确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全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169个社区倾听民意,以“上午提,下午办”的标准,快速回应群众各类“小修快补”需求。

作为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姑苏区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微实事项目,建立问题快速处理机制,设立民生小事快速处置专项经费,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去年底,姑苏区社情民意微实事项目成功获评“2022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今年8月,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迎来两周年,随着一个个“急难愁盼”被陆续解决,越来越多的古城居民日益感受到“家在姑苏真有福气”。

“晚饭后出来散个步,锻炼锻炼,乘乘凉,场地‘短板’补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近日,看着天蓝色的高回弹塑胶地面和咖啡色的休憩长椅,官庄前花园南区居民张阿姨高兴地说。在今年4月的姑苏区“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接到了官庄前花园南区“口袋健身公园”改造的呼声,迅速联合共建单位姑苏区科协启动修复工程。如今,4个月过去了,修缮一新的“小口袋”成为了小区老居民的热门打卡地。

据了解,吴门桥街道新郭社区官庄前花园是一个老年居民和孩童较多的动迁小区。小区人气最足的地方,莫过于南区安装有滑滑梯和漫步机、坐蹬器等健身器材的户外休闲空间了。“经常一早就聚集了不少‘近’享健身乐趣的老人。下午,这里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到傍晚,这里又变成老居民们聊生活、拉家常的‘会客厅’。”据新郭社区书记吴洁介绍,官庄前花园南小区口袋健身公园建成于2012年,历经日晒雨淋和磕磕碰碰,4条休闲长椅只剩下来了光秃秃的石质椅脚,居民健身区域底下是硬邦邦的黄泥地,儿童游乐区域铺设的塑胶地面也已多处破损开裂,不仅拉低了小区的“颜值”,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面对公园现状,老居民们都萌生了修缮场地、补上设施“短板”的“微心愿”。于是,姑苏区科协实地调研后,与新郭社区党总支共同启动“海棠连新∙党建惠邻”“小口袋”改造“微实事”项目,历时半个月,不仅修复、加固了休憩设施,还改扩建了110平方米高回弹塑胶场地,给了翘首以待的老居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来自身边的美好变化,”姑苏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区科协深入社区一线,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现场认领社区“心愿单”,点亮居民“微心愿”,已成功实施吴门桥街道新康社区户外百米长廊焕新等多个“同心同力 敢为善为”服务项目。接下来,区科协将创新“走街”模式,推动实现科协系统力量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以项目化形式赋能街道社区,做细身边的“关键小事”,做实群众的“幸福清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党建红”、“科技蓝”带来的暖心和便利。

通讯员 陈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