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9月26日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普陀区专场上获悉,上海普陀区将以“中华武数”为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以“半马苏河”为抓手,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新样板。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普陀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位列全市各区首位,落地税收亿元级项目11个、千万元级项目123个,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说,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是普陀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从中各取一字,提出构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

姜冬冬表示,普陀区举全区之力推进“中华武数”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中以(上海)创新园揭牌启用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360上海城市安全大脑,成立特拉维夫办公室,连续多年举办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和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入驻企业130余家,落地知识产权500余项。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正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研究平台,推进建设3个功能型实验室,发起设立长三角高端智库联盟,落地40余家高科技企业。海纳小镇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海纳工程院揭牌运行,正在加快建设数字交通等示范性应用场景。同时,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成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等方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

为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普陀区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一方面,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深入实施“411倍增计划”,持续提升产业能级。目前四大重点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45.3%,为地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抢先布局新赛道,先后引进360华东大安全总部、京东上海中心、哪吒汽车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建成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形成了一批新的增长点。

普陀区区长肖文高表示,普陀区也在做亮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上个月,普陀区发布“半马苏河”元宇宙政策包,“元上苏河”应用场景受到广泛关注。此外,普陀区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区域内既有环球港、百联中环等消费地标,也有天安千树、长风大悦城、近铁城市广场等活力商圈,既有山姆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等新品牌,也有即将亮相的中海环宇城、信泰广场、鸿寿坊等新载体,多层次布局、多样化业态,让普陀时尚范与烟火气共融。

姜冬冬表示,产业发展的背后,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几年,普陀区打出了“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服务名片。今年以来,强化部门跨前协作,在全市首创开设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上线了一批“好办快办”“马上办”事项,企业新设“减时间”压减比率达91.7%,实现了全市首例房地产项目全程网办“交地即交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