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9月26日,山东省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发布我国首个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风电实证数据成果。
发布会上,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了海阳HG34、文登HG32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总体情况,两个实证项目离网发电后,经过了雨季、台风季的验证,光伏模块整体防腐、防风、防浪及系统的稳定性均超预期。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发布了《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电投山东能源会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团队,以及来自科研院所、光伏实验室、投资建设单位、组件制造企业的30余位行业专家共同起草,填补了海上光伏组件标准化领域的空白,并对海上光伏电站设备选型及质量把关提供了标准依据。
据了解,山东省作为能源强省,于2022年率先启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布局。国家电投山东能源积极参与山东省2022年度海上光伏项目1125万千瓦竞争配置,作为牵头单位和联合体成员获得海阳HG34、文登HG32共计470万千瓦海上光伏开发资源,是公司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后,布局光伏产业向海图强的又一重大战略行动。
实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实证成果的成功发布,标志着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将为加快推进海上光伏规划化实施提供切实的指导作用。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将继续发挥产业链、技术链协同融合优势,加快推进实证项目成果转化落地,为山东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提供“国家电投方案”。
据了解,山东海阳HG34场址海上光伏实证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海域,离岸6.5千米,试验海域水深8.5米,建设了308千瓦大模块和92.4千瓦小模块两种实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