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为及时了解乡村经营主体融资现状,中国经济信息社面向全国县域企业开展金融服务需求调查研究行动,并形成“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需求调查指数”。调查样本遍及18个行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县域企业中,私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占到九成以上。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县域企业为中小企业,近七成保持盈利。从经营收入来看,约五分之四的县域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内,尤其集中在100万以下。从盈利情况来看,68.2%的县域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其中,4.6%的企业利润保持增长;27.0%的企业利润较为稳定;36.6%的企业利润下降或利润不稳定。31.8%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总体来看,企业经营仍存在一定压力。

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补充流动资金, 48.1%的县域企业有融资行为。在有融资行为的县域企业中,46.8%的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大,融资金额达到100万以上;其余企业的融资金额较小,18.3%集中在5万元以下。在渠道方面,76.4%的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融资,主要为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农信社和农商行。选择该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包括利率低、网点多、服务体验好等,贷款企业在优先考虑贷款条件和利率的基础上,对银行服务效果也较为看重。

二季度,四分之一的县域企业有新增融资,其中约一半为10万以下的小额融资。但融资满足度和融资满意度较高,62.2%的县域企业认为二季度融资金额能满足其经营发展需求,64.4%的县域企业对融资服务较为满意。    

三季度融资需求企业比例及需求金额较二季度均有所增加。30%的县域企业需要新增融资,且融资金额较二季度也大幅增加。14.4%的县域企业表示融资需求额与二季度持平,57.3%表示融资需求额较二季度有明显增加,仅28.3%表示融资需求额较二季度有明显下降。(经济日报记者 彭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