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指数化投资逐渐成为机构资产配置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投资方式,指数基金规模增长迅猛。Wind数据统计,自2005年12月31日至2023年6月30日,指数型基金数量由11只增长至2380只(ABC份额分开计算),规模从199亿元增长至2.79万亿元。
工银瑞信表示,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指数化投资的基金公司,经过多年的布局、沉淀和高质量发展,精心打造出五条全覆盖指数产品线,即涵盖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多元配置指数、港股指数、指数增强的五大“指数家族”,以满足投资者差异化需求,助力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
专家表示,受A股全面注册制落地影响,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扩容,投资者择股的难度将加大,而指数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充分参与行业发展当中,降低个股波动造成的影响,优化投资者资产配置。此外,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指数基金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回望工银瑞信在指数投资领域的布局,可追溯至2009年8月,工银瑞信便推出旗下第一只ETF产品,同时也是国内首只央企主题ETF——工银上证央企ETF(510060)。14年以来,工银瑞信为丰富指数投资者的选择,不断推出顺应市场趋势、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指数基金,全面丰富旗下指数产品线,拓宽旗下指数基金产品布局,实现从宽基到行业主题、大类资产等多个维度的全覆盖。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8月31日,工银瑞信旗下指数基金产品数量已达61只(ABC份额分开计算)。
工银瑞信介绍,在此基础上,工银瑞信打造五大“指数家族”,不断成为投资者指数化投资的利器。其中,“宽基指数家族”实现对科创50、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创业板、北证50等主流宽基指数的覆盖;“行业主题指数家族”覆盖能源、半导体、央企、互联网、医药等行业;“港股指数家族”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港股科技产业及高股息企业的便捷工具;“多元配置指数家族”满足投资者对于黄金、海外市场等各类资产的配置需求;“指数增强指数家族”通过量化赋能产品,助力投资者捕捉超额收益。
在完善布局、做大规模的同时,工银瑞信逐渐构建起完善的投研体系、突出的做市商服务体系和卓越的投研团队。投研体系方面,工银瑞信拥有行业内完善的ETF投资管理、风控、后台系统,涵盖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基金估值、份额登记、业绩分析、实时监控等全部ETF管理流程;做市商服务体系方面,基于丰富的ETF管理经验,工银瑞信通过报价及时性、价差、成交量、成交占比等综合维度对合作券商进行严格的做事效果评估,已形成多家券商共同构成的做市商体系;投研团队方面,目前工银瑞信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拥有14位投研及支持人员,投资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11年,平均投资管理年限5年,团队经验丰富、专业稳定。
据工银瑞信介绍,工银瑞信多只被动指数型产品流动性较好,风险控制能力出色,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好。以科创ETF(588050)、锂电池ETF(159840)、深红利ETF(159905)及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为例,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其日均成交额分别达2.17亿元、1亿元、0.66亿元、0.64亿元,流动性较充足。风险控制能力上,自2009年正式管理ETF以来,工银瑞信持续保持运作“零风险事件”记录。(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